鄉土中國
《鄉土中國》紀錄片節目是2009年中國農民工問題一次影像大調查,紀錄片旨在調查中發現和展示返鄉創業農民工群體中的優秀人物,為佔中國總人口比例近六分之一的農民工提供生存樣板。同時,紀錄片將揭示各地農民工返鄉創業資金不足、信息缺乏、用地難、貸款難及各級政府對農民工就業培訓、權益維護、創業扶持方面尚未做好準備等現實障礙……《鄉土中國》紀錄片將以真實描述,理性觀察、原生態紀錄為採訪宗旨;其表現方式為時代故事化、故事人物化、人物情節化、情節細節化。
鄉土中國:王書記賣地
鄉土中國:王書記賣地
裕豐廚具董事長王來峰上任村書記後,為了籌集村內三年發展規劃的資金,決定回收租賃被村民私佔的村公地,牽扯周邊數戶村民的利益。一場嚴峻的土地矛盾即將爆發......
鄉土中國:蔣淑萍和她的家政服務社
鄉土中國:蔣淑萍和她的家政服務社
她11歲時在同一天失去了父母,跟著姐姐姐夫生活,為了減輕姐姐的負擔,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,做過電焊工人,油漆工,水暖工,管道工。後來開過小餐館,擺過地攤,但由於經營不善,很快就虧本撤攤,還欠了1500元的債。
為了還債,她到磚瓦場開捲揚機。到陶瓷廠當上了油工,通過不懈的努力,當上車間主任,正當她覺得生活有了希望,出現了轉機的時候,不幸再次降臨:經濟危機開始,單位倒閉了,後來她就自己創業做家政行業。
第一次經驗不足失敗了,第二次由於操勞過度,她患了膽結石、心肌缺血、胃炎等多種疾病,放棄了家政工作。做了膽結石手術後不久,病情還未痊癒。她就重新開始了她的第三次家政工作的創業,目前事業發展很好,而且為好多人提供了就業和培訓機會。
她11歲時在同一天失去了父母,跟著姐姐姐夫生活,為了減輕姐姐的負擔,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,做過電焊工人,油漆工,水暖工,管道工。後來開過小餐館,擺過地攤,但由於經營不善,很快就虧本撤攤,還欠了1500元的債。
為了還債,她到磚瓦場開捲揚機。到陶瓷廠當上了油工,通過不懈的努力,當上車間主任,正當她覺得生活有了希望,出現了轉機的時候,不幸再次降臨:經濟危機開始,單位倒閉了,後來她就自己創業做家政行業。
第一次經驗不足失敗了,第二次由於操勞過度,她患了膽結石、心肌缺血、胃炎等多種疾病,放棄了家政工作。做了膽結石手術後不久,病情還未痊癒。她就重新開始了她的第三次家政工作的創業,目前事業發展很好,而且為好多人提供了就業和培訓機會。
鄉土中國:老宋家的西瓜事業(上)
鄉土中國:老宋家的西瓜事業(上)
北京市大興區是我國有名的西瓜之鄉,素有“綠海甜園”的美譽。據史料記載,早在遼太平年間,大興就有栽培西瓜的歷史,萬曆年間,大興瓜就被列為皇宮太廟的貢品,至今仍有人把這裡的西瓜叫做“貢瓜”。
宋紹堂,今年45歲,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南里渠村人,高中畢業後從事家電修理, 1989年,北京水利研究所要在他家的6畝瓜地上進行滴灌土壤消毒試驗,他毅然放棄了經營的紅紅火火的電器修理部,一頭扎進了瓜地,一幹就是5年,對種西瓜著了魔。隨後說服了家人,退掉了糧食作物承包地,一門心思的搞起了西瓜種植。
1997宋紹堂和父親一起參加了“全國豐樂杯西甜瓜擂台賽”,並一舉奪得多項大獎。並在之後的各屆比賽上都是載譽而歸。
2002年在第十五屆西瓜節上,他種的70斤的“志國一號”大西瓜以1.9萬元的天價,榮登吉尼斯“最昂貴的西瓜”的世界紀錄。
2000年9月宋紹堂申請註冊了“宋寶森”牌西甜瓜商標。並投資成立了“北京龐各莊老宋瓜王西甜瓜服務中心”。
07年宋紹堂與農民成立了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,吸納了242戶農民入社,同時通過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進行科普宣傳,輻射帶動周邊農戶600多戶,平均每畝增收2000餘元。宋紹堂並開發了西瓜樹、茄子樹、巨型南瓜等觀光旅游資源,每天到園區參觀、採摘、購買的人絡繹不絕,更加帶動了周邊地區西瓜的銷售。
2009年5月25日,宋紹堂和父親再度攜瓜參加打擂,奪得三項亞軍三項季軍。
5月28日,宋紹堂投資六百多萬新建的以西瓜為主題的觀光溫室開門迎客,老宋家的西瓜事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。
北京市大興區是我國有名的西瓜之鄉,素有“綠海甜園”的美譽。據史料記載,早在遼太平年間,大興就有栽培西瓜的歷史,萬曆年間,大興瓜就被列為皇宮太廟的貢品,至今仍有人把這裡的西瓜叫做“貢瓜”。
宋紹堂,今年45歲,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南里渠村人,高中畢業後從事家電修理, 1989年,北京水利研究所要在他家的6畝瓜地上進行滴灌土壤消毒試驗,他毅然放棄了經營的紅紅火火的電器修理部,一頭扎進了瓜地,一幹就是5年,對種西瓜著了魔。隨後說服了家人,退掉了糧食作物承包地,一門心思的搞起了西瓜種植。
1997宋紹堂和父親一起參加了“全國豐樂杯西甜瓜擂台賽”,並一舉奪得多項大獎。並在之後的各屆比賽上都是載譽而歸。
2002年在第十五屆西瓜節上,他種的70斤的“志國一號”大西瓜以1.9萬元的天價,榮登吉尼斯“最昂貴的西瓜”的世界紀錄。
2000年9月宋紹堂申請註冊了“宋寶森”牌西甜瓜商標。並投資成立了“北京龐各莊老宋瓜王西甜瓜服務中心”。
07年宋紹堂與農民成立了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,吸納了242戶農民入社,同時通過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進行科普宣傳,輻射帶動周邊農戶600多戶,平均每畝增收2000餘元。宋紹堂並開發了西瓜樹、茄子樹、巨型南瓜等觀光旅游資源,每天到園區參觀、採摘、購買的人絡繹不絕,更加帶動了周邊地區西瓜的銷售。
2009年5月25日,宋紹堂和父親再度攜瓜參加打擂,奪得三項亞軍三項季軍。
5月28日,宋紹堂投資六百多萬新建的以西瓜為主題的觀光溫室開門迎客,老宋家的西瓜事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。
鄉土中國:老宋家的西瓜事業(下)
鄉土中國:老宋家的西瓜事業(下)
北京市大興區是我國有名的西瓜之鄉,素有“綠海甜園”的美譽。據史料記載,早在遼太平年間,大興就有栽培西瓜的歷史,萬曆年間,大興瓜就被列為皇宮太廟的貢品,至今仍有人把這裡的西瓜叫做“貢瓜”。
宋紹堂,今年45歲,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南里渠村人,高中畢業後從事家電修理, 1989年,北京水利研究所要在他家的6畝瓜地上進行滴灌土壤消毒試驗,他毅然放棄了經營的紅紅火火的電器修理部,一頭扎進了瓜地,一幹就是5年,對種西瓜著了魔。隨後說服了家人,退掉了糧食作物承包地,一門心思的搞起了西瓜種植。
1997宋紹堂和父親一起參加了“全國豐樂杯西甜瓜擂台賽”,並一舉奪得多項大獎。並在之後的各屆比賽上都是載譽而歸。
2002年在第十五屆西瓜節上,他種的70斤的“志國一號”大西瓜以1.9萬元的天價,榮登吉尼斯“最昂貴的西瓜”的世界紀錄。
2000年9月宋紹堂申請註冊了“宋寶森”牌西甜瓜商標。並投資成立了“北京龐各莊老宋瓜王西甜瓜服務中心”。
07年宋紹堂與農民成立了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,吸納了242戶農民入社,同時通過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進行科普宣傳,輻射帶動周邊農戶600多戶,平均每畝增收2000餘元。宋紹堂並開發了西瓜樹、茄子樹、巨型南瓜等觀光旅游資源,每天到園區參觀、採摘、購買的人絡繹不絕,更加帶動了周邊地區西瓜的銷售。
2009年5月25日,宋紹堂和父親再度攜瓜參加打擂,奪得三項亞軍三項季軍。
5月28日,宋紹堂投資六百多萬新建的以西瓜為主題的觀光溫室開門迎客,老宋家的西瓜事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。
北京市大興區是我國有名的西瓜之鄉,素有“綠海甜園”的美譽。據史料記載,早在遼太平年間,大興就有栽培西瓜的歷史,萬曆年間,大興瓜就被列為皇宮太廟的貢品,至今仍有人把這裡的西瓜叫做“貢瓜”。
宋紹堂,今年45歲,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南里渠村人,高中畢業後從事家電修理, 1989年,北京水利研究所要在他家的6畝瓜地上進行滴灌土壤消毒試驗,他毅然放棄了經營的紅紅火火的電器修理部,一頭扎進了瓜地,一幹就是5年,對種西瓜著了魔。隨後說服了家人,退掉了糧食作物承包地,一門心思的搞起了西瓜種植。
1997宋紹堂和父親一起參加了“全國豐樂杯西甜瓜擂台賽”,並一舉奪得多項大獎。並在之後的各屆比賽上都是載譽而歸。
2002年在第十五屆西瓜節上,他種的70斤的“志國一號”大西瓜以1.9萬元的天價,榮登吉尼斯“最昂貴的西瓜”的世界紀錄。
2000年9月宋紹堂申請註冊了“宋寶森”牌西甜瓜商標。並投資成立了“北京龐各莊老宋瓜王西甜瓜服務中心”。
07年宋紹堂與農民成立了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,吸納了242戶農民入社,同時通過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進行科普宣傳,輻射帶動周邊農戶600多戶,平均每畝增收2000餘元。宋紹堂並開發了西瓜樹、茄子樹、巨型南瓜等觀光旅游資源,每天到園區參觀、採摘、購買的人絡繹不絕,更加帶動了周邊地區西瓜的銷售。
2009年5月25日,宋紹堂和父親再度攜瓜參加打擂,奪得三項亞軍三項季軍。
5月28日,宋紹堂投資六百多萬新建的以西瓜為主題的觀光溫室開門迎客,老宋家的西瓜事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。
鄉土中國:阿龍的融資傳奇
鄉土中國:阿龍的融資傳奇
他身高不足一米六,卻深信“濃縮的都是精華”。農民出身、毫無社會背景的他,現在是雲南西雙版納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,並經營著廣州、上海的木材生意。
1993年24歲的龍康廣走出了農村老家,隻身一人懷揣著夢想闖進廣州的繁華都市,從建築工地的工人到給人開車的司機,他辛辛苦苦地攢下了用於創業的第一筆錢。
在給人開車的過程中,他了解到做木材公司可以賺錢,於是毅然把錢投入到了木材生意中,誰知卻遭遇了騙子,讓他血本無歸。
身無分文的他決定離開廣州,轉戰上海。在這裡他經歷了人生最不可思議的一次遭遇。每天尋找用工信息的他,一天無意中在大街上撿到了一個錢包,打開發現裡面除了有三四千塊的現金外,還有很多的信用卡、銀行卡、借記卡,還有一張名片,雖然當時他窮困潦倒,但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,他最終決定按照名片上的電話給失主打電話。沒想到就是這個拾金不昧的決定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......
他身高不足一米六,卻深信“濃縮的都是精華”。農民出身、毫無社會背景的他,現在是雲南西雙版納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,並經營著廣州、上海的木材生意。
1993年24歲的龍康廣走出了農村老家,隻身一人懷揣著夢想闖進廣州的繁華都市,從建築工地的工人到給人開車的司機,他辛辛苦苦地攢下了用於創業的第一筆錢。
在給人開車的過程中,他了解到做木材公司可以賺錢,於是毅然把錢投入到了木材生意中,誰知卻遭遇了騙子,讓他血本無歸。
身無分文的他決定離開廣州,轉戰上海。在這裡他經歷了人生最不可思議的一次遭遇。每天尋找用工信息的他,一天無意中在大街上撿到了一個錢包,打開發現裡面除了有三四千塊的現金外,還有很多的信用卡、銀行卡、借記卡,還有一張名片,雖然當時他窮困潦倒,但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,他最終決定按照名片上的電話給失主打電話。沒想到就是這個拾金不昧的決定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