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墨人生
一筆水墨,輕重有致,繪畫出山光水色、人生百態,而畫家的內心又是如何的一種境界,會否一遍留白......
筆墨人生:豐子愷 / 葉淺予
筆墨人生:豐子愷 / 葉淺予
豐子愷原名豐潤,我國現代畫家,浙江崇德石門灣人,光緒二十四年(1898)生。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,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,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。李叔同對他的一生影響甚大。他第一部作品是《子愷漫畫》,以後的作品與其風格相似。他的畫作是漫畫與傳統中國畫相融合的品種,既有詼諧的趣味,也暗含悲天憫人的情懷。其畫取材自平常生活,及易被人忽略的趣味心靈,但富有深遠含義,反映20世紀中國社會諸象。他將自己的畫共分為四個時期:古詩句時期、兒童像時期、社會像時期與自然像時期,但各時期作品都充滿詩意。葉淺予 (1907.3.1—1995.5.8),浙江桐廬人,當代人物畫大師,也是著名漫畫家、插圖家和速寫畫家。自小酷愛美術,自己學習繪畫。他在1929年開始創作政治諷刺和社會生活漫畫,創造了以王先生和小陳為主角的大量連環漫畫。在抗戰時期,曾積極展開抗敵漫畫活動,由於技巧成熟準確,很快成為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藝術創作品。他的作品還在美國等海外展出,後被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。他用中國畫的工具顯出一種深厚古拙的趣味。
豐子愷原名豐潤,我國現代畫家,浙江崇德石門灣人,光緒二十四年(1898)生。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,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,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。李叔同對他的一生影響甚大。他第一部作品是《子愷漫畫》,以後的作品與其風格相似。他的畫作是漫畫與傳統中國畫相融合的品種,既有詼諧的趣味,也暗含悲天憫人的情懷。其畫取材自平常生活,及易被人忽略的趣味心靈,但富有深遠含義,反映20世紀中國社會諸象。他將自己的畫共分為四個時期:古詩句時期、兒童像時期、社會像時期與自然像時期,但各時期作品都充滿詩意。葉淺予 (1907.3.1—1995.5.8),浙江桐廬人,當代人物畫大師,也是著名漫畫家、插圖家和速寫畫家。自小酷愛美術,自己學習繪畫。他在1929年開始創作政治諷刺和社會生活漫畫,創造了以王先生和小陳為主角的大量連環漫畫。在抗戰時期,曾積極展開抗敵漫畫活動,由於技巧成熟準確,很快成為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藝術創作品。他的作品還在美國等海外展出,後被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。他用中國畫的工具顯出一種深厚古拙的趣味。
筆墨人生:徐悲鴻 / 吳作人
筆墨人生:徐悲鴻 / 吳作人
徐悲鴻(1895-1953年),漢族,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。中國現代畫家、美術教育家。先在日本留學,兩年後留學法國學西畫,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。徐悲鴻擅長人物、走獸、花鳥,主張現實主義。徐悲鴻能夠將中國文化與中國畫的韻味結合在一起,同時,他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,作畫主張光線、造型,講求物件的解剖結構、骨骼的準確把握,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,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,大大豐富中國畫的內涵。所作國畫彩墨渾成,尤以奔馬享名於世。吳作人(1908—1997),安徽宣城涇縣人,從師徐悲鴻先生,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。早年攻素描、油畫,功力深厚;間作國畫富於生活情趣,不落傳統窠臼。晚年後專攻國畫,境界開闊,寓意深遠,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匯中西藝術的深厚造詣。在素描、油畫、藝術教育方面都造詣甚深,他在中國畫創造方面更是別具一格,自成一家。
徐悲鴻(1895-1953年),漢族,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。中國現代畫家、美術教育家。先在日本留學,兩年後留學法國學西畫,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。徐悲鴻擅長人物、走獸、花鳥,主張現實主義。徐悲鴻能夠將中國文化與中國畫的韻味結合在一起,同時,他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,作畫主張光線、造型,講求物件的解剖結構、骨骼的準確把握,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,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,大大豐富中國畫的內涵。所作國畫彩墨渾成,尤以奔馬享名於世。吳作人(1908—1997),安徽宣城涇縣人,從師徐悲鴻先生,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。早年攻素描、油畫,功力深厚;間作國畫富於生活情趣,不落傳統窠臼。晚年後專攻國畫,境界開闊,寓意深遠,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匯中西藝術的深厚造詣。在素描、油畫、藝術教育方面都造詣甚深,他在中國畫創造方面更是別具一格,自成一家。
筆墨人生:金石印章(上)
筆墨人生:金石印章(上)
“印”,在《說文解字》中解釋為持證者的憑信,後來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成形。它們在早期成為各個氏族憑信的標誌,春秋戰國時期,印章得到廣泛應用,護符、璽印等應運而生,其製作也成為中國印章藝術的一道獨特風景。中國印章文化源遠流長,第一次高潮出現在秦漢時期,後不斷發展。紙張的普及結束璽印用於封泥的歷史;詩書畫與印章的結合,推廣印章的適用範圍等,這些都為印章藝術的發展奠定基礎。。印和官位在秦代就結合起來,代表不同的官職,與私人使用區分開,開創後世官印制度的先河。印章在民間則是表達一種使用習慣,有較大的發揮空間。印章上的字也有考究,有“白文”、“陰文”,還與書法、雕刻結合起來,最終成為中國獨特的印章文化。
“印”,在《說文解字》中解釋為持證者的憑信,後來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成形。它們在早期成為各個氏族憑信的標誌,春秋戰國時期,印章得到廣泛應用,護符、璽印等應運而生,其製作也成為中國印章藝術的一道獨特風景。中國印章文化源遠流長,第一次高潮出現在秦漢時期,後不斷發展。紙張的普及結束璽印用於封泥的歷史;詩書畫與印章的結合,推廣印章的適用範圍等,這些都為印章藝術的發展奠定基礎。。印和官位在秦代就結合起來,代表不同的官職,與私人使用區分開,開創後世官印制度的先河。印章在民間則是表達一種使用習慣,有較大的發揮空間。印章上的字也有考究,有“白文”、“陰文”,還與書法、雕刻結合起來,最終成為中國獨特的印章文化。
筆墨人生:古元 / 蔣智南
筆墨人生:古元 / 蔣智南
古元:現代中國版畫界“卓絕之天才”。古元,是延安木刻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,他的不少作品因為濃郁的鄉土氣息、獨特的民族與地域特色成為新興版畫的經典。當時藝術大師徐悲鴻於展覽會上見到古元的木刻,稱其為“中國藝術界卓絕之天才”。古元的作品樸素、自然、真實,是其繪畫的重要特徵,他在生活中發現美的意境,其時代感賦予作品生命力,打動欣賞者。古元對水的描繪有豐富的經驗,自然山水、勞動者、風土人情等成為他筆下的重要表現對象。
水彩畫家蔣智南是青年水彩畫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。他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,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。早期作品以寫生為主,以田壟、花卉、生物為繪畫物件,作品中捕捉家庭生活風景,洋溢作者對生活的熱愛。他對光的崇尚也體現在其作品中,使畫面更加豐富生動。他在巴黎的學習經驗,使得作品呈現出更多的理性思考,精神成為表述的第一需要。在技巧上,更加成熟老辣,標誌成為更成熟的畫家。
古元:現代中國版畫界“卓絕之天才”。古元,是延安木刻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,他的不少作品因為濃郁的鄉土氣息、獨特的民族與地域特色成為新興版畫的經典。當時藝術大師徐悲鴻於展覽會上見到古元的木刻,稱其為“中國藝術界卓絕之天才”。古元的作品樸素、自然、真實,是其繪畫的重要特徵,他在生活中發現美的意境,其時代感賦予作品生命力,打動欣賞者。古元對水的描繪有豐富的經驗,自然山水、勞動者、風土人情等成為他筆下的重要表現對象。
水彩畫家蔣智南是青年水彩畫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。他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,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。早期作品以寫生為主,以田壟、花卉、生物為繪畫物件,作品中捕捉家庭生活風景,洋溢作者對生活的熱愛。他對光的崇尚也體現在其作品中,使畫面更加豐富生動。他在巴黎的學習經驗,使得作品呈現出更多的理性思考,精神成為表述的第一需要。在技巧上,更加成熟老辣,標誌成為更成熟的畫家。
筆墨人生:吳長江 / 周吉榮
筆墨人生:吳長江 / 周吉榮
畫家吳長江擅長於素描、水彩、版畫。他曾多次赴西藏寫生,常用石版畫和銅版畫表現藏族人的草原生活,用寫實的手法創造出空曠蒼茫的意境,體現藏族人樸實的性格特點。他對大場面有極強的控馭能力,對人物形象也有不同尋常的把握,其神韻、精神、靈魂成為繪畫思考的出發點,因而筆下的人物特徵突出,充分表現其氣質。西藏,成為吳長江筆下永恆的主題,成為他的繪畫特色。
周吉榮的絲網版畫用他的眼睛,用他的頭腦,用他的敏感的藝術觸覺,用他的版畫語言,描繪北京的新與舊,革命與秩序,那些靜止得幾乎沒有生命氣息的灰色老胡同、殘破的紅牆,銹蝕斑駁的綠門,以及現在時態的撲朔迷離的多色彩城市街景,一次比一次思考深刻,一次比一次更多地給予人文關注。
畫家吳長江擅長於素描、水彩、版畫。他曾多次赴西藏寫生,常用石版畫和銅版畫表現藏族人的草原生活,用寫實的手法創造出空曠蒼茫的意境,體現藏族人樸實的性格特點。他對大場面有極強的控馭能力,對人物形象也有不同尋常的把握,其神韻、精神、靈魂成為繪畫思考的出發點,因而筆下的人物特徵突出,充分表現其氣質。西藏,成為吳長江筆下永恆的主題,成為他的繪畫特色。
周吉榮的絲網版畫用他的眼睛,用他的頭腦,用他的敏感的藝術觸覺,用他的版畫語言,描繪北京的新與舊,革命與秩序,那些靜止得幾乎沒有生命氣息的灰色老胡同、殘破的紅牆,銹蝕斑駁的綠門,以及現在時態的撲朔迷離的多色彩城市街景,一次比一次思考深刻,一次比一次更多地給予人文關注。
筆墨人生:水印版畫 / 絲網版畫
筆墨人生:水印版畫 / 絲網版畫
水印版畫在中國已經有2000年歷史,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。因其由水和顏料調製,所以既可以製作淡雅作品,也可以畫出色彩濃豔的作品。不同時代,浮水印版畫的發展呈現各自特點,還對周邊國家產生重要影響,如日本。新興版畫興起,拉開中國現代版畫的帷幕,各地畫家創作許多優秀作品,使之發展更成熟,發展欣欣向榮。其製作過程也較為講究,幾道工序後才能看到最終的浮水印版畫。絲網版畫最初產生20世紀的歐美,是年輕的藝術。他們的作品形式多樣,內容豐富,呈現生機勃勃景象。絲網版畫的創作需要綜合的修養,才能產生不同風格的作品,從而感受不同的追求和藝術家鮮明的個性。絲網版畫的完成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。作為新的藝術形式,人們在瞭解認識過程中,逐步建立感情,藝術家在創作中,積累了寶貴的經驗,也適應時代的需要。
水印版畫在中國已經有2000年歷史,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。因其由水和顏料調製,所以既可以製作淡雅作品,也可以畫出色彩濃豔的作品。不同時代,浮水印版畫的發展呈現各自特點,還對周邊國家產生重要影響,如日本。新興版畫興起,拉開中國現代版畫的帷幕,各地畫家創作許多優秀作品,使之發展更成熟,發展欣欣向榮。其製作過程也較為講究,幾道工序後才能看到最終的浮水印版畫。絲網版畫最初產生20世紀的歐美,是年輕的藝術。他們的作品形式多樣,內容豐富,呈現生機勃勃景象。絲網版畫的創作需要綜合的修養,才能產生不同風格的作品,從而感受不同的追求和藝術家鮮明的個性。絲網版畫的完成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。作為新的藝術形式,人們在瞭解認識過程中,逐步建立感情,藝術家在創作中,積累了寶貴的經驗,也適應時代的需要。
筆墨人生:吳大羽 / 傅抱石
筆墨人生:吳大羽 / 傅抱石
吳大羽,宜興宜城鎮人,我國傑出的油畫家,藝術教育家,中國現代畫事業的奠基人之一。他1903年生,1922年留學法國,就讀于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專科學院。他一生的繪畫藝術素養高遠博大,他早年創作許多巨幅油畫,但解放後所作巨幅油畫等以及大量中小作品,都毀于“文革”期間,晚年所作的等油畫和部分草圖、速寫、素描及藝術心得、隨筆、詩稿等得到保存。儘管在艱苦條件下創作,但是吳大羽在表達對生命的熱愛,乍一看是西方畫作,但是採用中國繪畫的筆觸,體現中國繪畫意境。
傅抱石,生於江西南昌。現代畫家,其成名作為《江山如此多嬌》。早年留學日本,回國後執教于中央大學。擅畫山水,中年創為“抱石皴”,筆致放逸,氣勢豪放,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;晚年多作大幅,氣魄雄健,具有強烈的時代感。人物畫多作仕女、高士,形象高古,對人物情趣的把握和諧、到位。
吳大羽,宜興宜城鎮人,我國傑出的油畫家,藝術教育家,中國現代畫事業的奠基人之一。他1903年生,1922年留學法國,就讀于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專科學院。他一生的繪畫藝術素養高遠博大,他早年創作許多巨幅油畫,但解放後所作巨幅油畫等以及大量中小作品,都毀于“文革”期間,晚年所作的等油畫和部分草圖、速寫、素描及藝術心得、隨筆、詩稿等得到保存。儘管在艱苦條件下創作,但是吳大羽在表達對生命的熱愛,乍一看是西方畫作,但是採用中國繪畫的筆觸,體現中國繪畫意境。
傅抱石,生於江西南昌。現代畫家,其成名作為《江山如此多嬌》。早年留學日本,回國後執教于中央大學。擅畫山水,中年創為“抱石皴”,筆致放逸,氣勢豪放,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;晚年多作大幅,氣魄雄健,具有強烈的時代感。人物畫多作仕女、高士,形象高古,對人物情趣的把握和諧、到位。
筆墨人生:魏小明 / 張桂林
筆墨人生:魏小明 / 張桂林
銅版畫家魏曉明早期的作品表達對生命的渴望,強調對生命的體驗,其代表作《荒原之夢》確立他獨特的藝術面貌,作品反映他在歐洲時期的藝術創作。他的雕塑作品被賦予性格、生命與感情,從中體現美與愛,魏曉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,體現他對藝術與生命的熱愛。
張桂林的版畫體現他對華夏文化與北京的追思與懷念。他197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,同年留校任教。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,他建立第一個絲網版畫工作室。他的版畫充分發揚絲網版畫色彩表現力的優勢,大膽採用形式美的法則,動靜結合的畫面,促人審視歷史,思考未來。他將想像力與創造力結合在一起,讓這種視覺享受成為可能。在他的版畫裡,我們也可以瞭解到他的精神品格。
銅版畫家魏曉明早期的作品表達對生命的渴望,強調對生命的體驗,其代表作《荒原之夢》確立他獨特的藝術面貌,作品反映他在歐洲時期的藝術創作。他的雕塑作品被賦予性格、生命與感情,從中體現美與愛,魏曉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,體現他對藝術與生命的熱愛。
張桂林的版畫體現他對華夏文化與北京的追思與懷念。他197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,同年留校任教。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,他建立第一個絲網版畫工作室。他的版畫充分發揚絲網版畫色彩表現力的優勢,大膽採用形式美的法則,動靜結合的畫面,促人審視歷史,思考未來。他將想像力與創造力結合在一起,讓這種視覺享受成為可能。在他的版畫裡,我們也可以瞭解到他的精神品格。
筆墨人生:版畫的魅力 / 趣味銅版畫
筆墨人生:版畫的魅力 / 趣味銅版畫
版畫的製作工具豐富,不同版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,所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。凸版版畫製作過程複雜;銅板為主的凹版版畫莊重典雅,格調清晰,有豐富色調,又能筆法簡潔;石版畫可以製作出虛實濃淡豐富和多樣色彩;絲網版畫是新興版種,色彩絢麗明快,具有裝飾效果。不過眾多版種都是圍繞印痕進行創作的。中國是版畫的源頭,比歐洲早500年,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版畫發展過程。歐洲古代版畫最初服務宗教和插圖,體現手工作坊創作方式,後突出藝術個性。隨著歷史變遷,現代版畫有具象到抽象,再到意象。版畫是古典的,也是現代的。
銅版畫是源於歐洲的版種,最初用於聖經的宣傳,文藝復興時期得到新的發展,其後不同派別的畫家留下許多佳作。銅版畫典雅莊重,材質講究,所以工具、製作過程繁複,被認為十分珍貴。
版畫的製作工具豐富,不同版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,所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。凸版版畫製作過程複雜;銅板為主的凹版版畫莊重典雅,格調清晰,有豐富色調,又能筆法簡潔;石版畫可以製作出虛實濃淡豐富和多樣色彩;絲網版畫是新興版種,色彩絢麗明快,具有裝飾效果。不過眾多版種都是圍繞印痕進行創作的。中國是版畫的源頭,比歐洲早500年,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版畫發展過程。歐洲古代版畫最初服務宗教和插圖,體現手工作坊創作方式,後突出藝術個性。隨著歷史變遷,現代版畫有具象到抽象,再到意象。版畫是古典的,也是現代的。
銅版畫是源於歐洲的版種,最初用於聖經的宣傳,文藝復興時期得到新的發展,其後不同派別的畫家留下許多佳作。銅版畫典雅莊重,材質講究,所以工具、製作過程繁複,被認為十分珍貴。